专业专注,立品如山。中建筑港打造的国家深海基地和国家科考基地项目建证了筑港人无数个追求品质为之专注的日与夜,建证了中国“国之重器”海洋基地建设专业品牌的成长,也见证了中国建筑改革发展的成就。
曾经,国家深海基地项目团队在攻坚克难时,以惟其艰难,方知勇毅;惟其磨砺,使得玉成;面对难题,我们决不低头的信念来鼓舞士气。
如今,那里荒芜不再,正是这种“品质保障,价值创造”的企业精神,才使得国家深海基地和海洋科考基地在种种考验中玉汝于成。
绿色承载中建水工责任担当
作为绿色建筑集成商,从工程承建之初,中建筑港倾全力将国家深海基地打造成碧海蓝天工程,以绿色施工致敬深海科技。
在国家深海基地项目,存在海上施工区域狭小、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因素大、沉箱长距离拖运安装等问题,为了把工程受到的影响降到最低,项目组果断采用难度系数极高的“水下过驳”施工工艺,该工艺经过多次实验后成功获得运用。同时,将半潜驳单次托运一个上千吨沉箱改进成单次拖运两个沉箱,沉箱拖运次数由之前的30次降低至15次,工期节省了40余天,施工成本降低了50%,同时减少了50%的船舶作业污物排放量。在解决沉箱出运安装难题过程中,工程团队还创造了沉箱水下存放与起浮等两项省部级工法、五项国家专利。
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深海基地之所以选址于青岛即墨鳌山卫,主要取决于环境优美、资源富饶的海洋自然条件。在调查研究中,技术团队发现,海上挖泥、石料、船舶施工中产生的机舱油污是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严格控制块石含沙量、最大程度加快挖泥抓斗提升速度、确保每日排水沟和泥沙沉淀池的贯通等一系列措施,以绿色环保标准保障了现场施工,将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最小。
创新擦亮中建水工金字招牌
其实,中建筑港不仅追求碧海蓝天的绿色工程,也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前行。应该讲,科技创新是中建筑港在海洋科考基地项目最深沉的精神禀赋。
科考基地项目建设之初,就存在原码头狭窄,不具备陆上施工面和海况多变、区域岩层地质条件复杂、抛石层表面条件差等多项难题。
即便如此,从2013年12月动工开始,筑港人仅仅花了8个月的时间,便圆满完成科考基地码头项目建设,这其中所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
那些日子里,项目管理人员几乎不眠不休地查阅文献,项目组专门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组建了技术攻关团队、成立了专题研究小组……无数次的头脑风暴、试验比选、反复论证,项目团队研究采用的水上钢平台施工方式,一举攻克了陆上工作面、灌注桩、施工横梁的难题;水陆同时投入船机施工,解决了作业面狭窄的问题。同时,项目还在行业内首次引入了咬合桩工艺,有效地解决了护岸修缮设计的难题;创新性采用砼灌注桩施工技术,不但增加了码头透风性,也让海水能够自由流动,使科考码头能够抵御十二级的台风。为了节省工期、确保节能减排,在海洋科考基地项目中,工程师们将BIM技术大量地运用到了施工当中,由此实现4D施工模拟和5D施工管理,项目工期得以大大缩短。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工程最终验收时,项目全部86根根桩的检测结果均为一类桩,在行业内,这无疑是一张非常漂亮的成绩单。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如今投入使用的海洋科考基地已成为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也结束了中科院六十余年来没有独立停靠基地的历史。而国家深海基地则成为蛟龙号、海龙号最优良的“休憩港湾”。近年中建筑港还先后承建了我国南北方多项军队战略基地项目,服务国家从浅海走向深海,筑港人以孜孜不倦的专业、专注、敬业为中国海洋科考劈波大洋、挺进深蓝贡献中建智慧与力量。
2020年9月17日,中建筑港中标百年建党献礼工程——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建设北部码头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推进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有效替代能源-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和开发,成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海洋强国建设,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增强综合国力及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能够承接该工程,是筑港在服务海洋强国战略中一流品质的延续,更是与时代同步、用匠心建证品质的最佳诠释。
“海洋基地建设尖兵”凝结了筑港人的汗水,记载着筑港人的成绩。也让我们看到了筑港人对蓝色海洋的向往和对中建蓝色大旗的守护,必将引领我们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航程上,不辱使命、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