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建筑港已经走过了三个春秋,三年里公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合同额、营业额都得到了迅猛增长,公司的经营布局更是走出山东辐射全国。大连、江苏、海南、广西、重庆……全国沿海和内河航运主要城市都奋战着中建筑港的员工……
短短三年,中建筑港人坚守住了自己的阵地、夺回了老市场、开辟了新区域,在水工领域坚实的打响了“中建筑港”的品牌。这一变化的背后也充满了艰辛,这期间公司许多的干部职工为了公司的事业,积极响应公司远征的号召,远离亲人,扎根荒凉的港口码头施工现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这一过程中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令人振奋和感动的人和事。
钉在龙口港的“铁三角”
龙口港是筑港的传统市场,但如同人对于新人的审视一样对新成立的中建筑港能否干好却充满了质疑,面对质疑公司副总经济师邢汝德亲自担任龙口分公司经理,上任之前他立下了“请公司领导放心,龙口分公司绝不会让领导操心!”的承诺。上任之后他与副经理姜智光、总工程师刘其杰组成了领导班子,兵不在广而在精,关键是效率,领导班子更是这样。邢汝德负责全面工作的同时主抓经营工作,姜智光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刘其杰主抓质量和技术,他们分工明确而又密切配合。为了消除业主的顾虑他们积极与业主沟通,让业主认识中建、了解中建。但是要想彻底打消业主的质疑只有把工程干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才行。他们树立了低成本中标,高品质管理的理念,向管理要效益。在公司日常管理中建立健全了工程测量管理体系、商务合约管理体系、物资管理体系三大体系。明确了商务人员、物资管理人员及工程测量人员的工作内容及职责范围,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并明确了对他们的工作业绩考核标准。项目管理中制定了《日清 周统 月结制度》、《小型物资集中采购制度》、《工程进度日报表制度》这些管理制度的制定使公司的项目管理真正做到了精细化,有效控制了成本。今年邢汝德的母亲病重住院,他因为工作忙很难抽出时间回家照顾病重的母亲,一直到病逝,他都没有好好抽出几天时间在病床前尽一份做儿子的孝心,每每提起此事,他内心充满了对母亲的愧疚。
平时到龙口分公司不管是领导还是各部门的办公室很难看到想象中的悠闲地喝着茶,看着电脑的情景,而是大多数人白天都盯在工地上。在沉箱预制场看到一个个沉箱高达二三十米,四壁的厚度仅仅四五十公分,但是总工刘其杰和其它职工一样走在上边如履平地,我们站在下面看了都心惊胆颤,但他们眼里却是家常便饭。作为总工他带领职工技术革新,在沉箱拖运等施工工艺中进行技术创新,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姜智光常年奔波于公司的各项目工地,脸早已经被晒成了黑色,我不禁问:公司领导在多数人想象中应该坐在舒适的办公室里,而你每天这样忙碌不累吗?他却说:“也有收到过别的公司更好的待遇邀请,那样或许会舒服很多,但是在筑港工作了几十年,对他有感情啊,虽然有时候也会抱怨几句,但是从没想过要离开,几十年对老企业的感情不是说割舍就能割舍的”。
2011年,龙口分公司喜讯连连,经营额、产值双双创历史新高,赢得了老业主对筑港的肯定。三角形的特点是牢固、不变形,而邢汝德、姜智光、刘其杰他们三人便站在了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引领团队成员组成了龙口分公司坚固的铁三角,牢牢地支撑在龙口港。
敢闯“鬼门关”的人
八里湾船闸项目,是京杭运河山东段的重点工程,能否干好这一项目直接影响着公司的信誉。但同时这里的自然条件恶劣昼夜温差大,夏季高温达45度,冬季阴冷有零下15度,地底下都是不良软土,含水量大对施工造成很大困难。施工地点贫穷落后,征迁工作更是受到当地老百姓的重重阻挠,甚至出现了很多不理智的行为。在当地有着“宁走鬼门关,不过八里湾”,的说法。项目负责人杨文鹏面对困难带领着刚组建的项目部五六个人硬是毫不犹豫的闯进了这个比鬼门关还难缠的地方,他们下定决心,就算是再恐怖的鬼门关也要闯一闯。
刚入场的项目部人员,面临的是一片没水、没电、没网络的荒凉地区,项目部人员只能临时住在当地的小旅馆里。缺少水电就找当地政府部门协调,面对荒凉的施工现场他们从基础建设开始,经常是从早晨到工地一直到晚上才回来,一干就是几个月,通常是一个人当几个人用。
临建建好了,接下来面临的就是最大的难题—拆迁工作,当地老百姓为了多得补偿款提出了很多苛刻甚至无理的要求,经常不明就里阻止施工,甚至闯进项目部强行阻挠日常办公。如何协调好当地老百姓的工作,保证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担子就压在了负责外协工作的杨勇身上。他通常每天都奔波于业主、施工现场、当地政府、老百姓家里四点一线,为了推进拆迁工作一次次找业主协调,一次次到当地老百姓家里做思想工作,向他们解释国家政策,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想法,并在公与私之间努力维护好他们的利益。2012年儿子中考成绩不理想,需择校,他都没空回去看一下尽一个做父亲的心。2012年初,父亲重病住院,因为工作脱不开身,他只能一次次承诺老父亲抽时间回去看他,却一直未能兑现,直到9月末老父亲去世,他都未能见上最后一面,留下了终生的遗憾。当听到父亲去世消息的时候,这个面对无数困难都没有被打垮的汉子流下了触动人心的泪水,项目部所有人都为之动容。5月份,麦田征迁清表时,考虑到当地百姓收成,跟市县、业主多方联系沟通,调整施工方案,在不影响工程整体进度的前提下,延迟一个月,待麦收后完成清表工作,保护了当地老百姓的利益,他的做法获得了当地群众的拥护,工作也得到了理解和支持,慢慢理出了头绪。
土方及上下游引航道工区的赵向国,2011年和2012年他父亲和母亲连续发生车祸,他都是匆忙赶回家,事情处理完后又匆匆返回工地,2012年春节更是主动要求坚守工地值班。在他的带领下,项目部土方及上下游引航道施工成为整个项目工程进度的排头兵。他离家并不远,但经常一两个月不回家一趟,即使回家也是当天去当天回。
像这样事迹还有很多,他们只是八里湾项目兢兢业业,勇于奉献的干部职工中的代表,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他们用开拓进取、永不言败的精神,在八里湾项目竖起了中建筑港的品牌。
身兼“数职”的多面手
他是公司领导,教授级高工,在水工领域有着丰富的施工经验,是名符其实的专家,但是为了打开广西市场树立品牌,他常年奔走在广西各项目施工现场,充当了各项目的技术负责人的角色、为公司在广西站稳脚跟、开拓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就是公司副总工程师张京亮。
广西市场是集团公司区域布局中重要的一环,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稳脚跟,打出中建筑港的品牌,树立企业形象,张京亮常年把自己的办公地点设在了千里之外的广西,公司总部办公室很少能看到他的身影。广西郁江项目和阳江核电项目是广西政府的重点工程,为了确保这两个项目高标准完工,张京亮充当了这两个项目技术负责人的角色,在施工中他严把技术、质量关,对每一项技术方案及技术文件他都要亲自审核,无论从施工工艺的选择,理论数据的核算他都亲自过问,确认无误才行,有时候经常和项目部人员工作到深夜。每到工程的重点施工环节他都必到现场和项目部人员一起研究施工方案。2012年5月,因当时建设单位上闸首位置的征地问题迟迟未解决,使本工程陷入了瓶颈,上闸首是本工程的关键线路,因其后续工序最多也是本工程成败与否的关键。张京亮通过对施工现场的调研,施工图纸的深入研究,果断的提出“首先抢上闸首船闸中心线右侧”的方法,并为此方案作出了详细的施工规划及施工部署,扭转了整个项目的困境。同时,也促进了建设单位的征地工作的进行,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赞扬。虽然他是集团公司的高管,但是在项目部人员眼里他更是身兼“数职”的“多面手”。
公司像张京亮这样的在市场开拓中充当多个角色的人还有很多,总经理助理王新继家在青岛,孩子在异国求学,家中只有他和妻子,本来可以过着上班办公楼,下班热炕头的有规律的生活,但是当公司决定进军福建市场的时候,他毅然留下妻子一人独守,奔赴千里之外的福建办事处。办事处只有几个人,临时租借几间简陋的办公室,跑经营、抓管理、甚至做后勤伙夫,他一个人当几个人用。还有南下的周长严、赵全江,北上的王大鹏、高旭明,转战威海的彭西林……,他们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他们和其团队为了公司市场的开拓远离家人,默默奉献,也正是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才有了公司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远征,为了筑港的新生!一批批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热血筑港人正尽情豪迈地挥洒着自己无尽的热情!(党群工作部 吕 航)